查看原文
其他

杨文轩:中国童书不要再做迪斯尼梦!

2017-06-07 杨文轩 国际出版周刊

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国际出版周刊

看接地气、国际范的出版资讯


杨文轩


出版策划人、单向街书店联合创始人、童立方投资人


现在的中国童书市场上, 做儿童的内容难, 做儿童的IP运营更难。所以迪斯尼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过去是个梦,现在是个梦,以后还是一个梦。这听上去有些夸张,但实际上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。

 

互联网、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关于童书的概念,这些概念构建了一个特别宏大的市场环境,使我们认为内容时代真的来了。围绕这些概念,我们开始构想具体的商业模式、盈利模式、运营模式,所以我们有全品全运营、泛娱乐、在线教育、IP等等。

 

但目前为止, 在中国的儿童内容产业里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。大家可能会想到《喜羊羊和灰太狼》《熊出没》等儿童内容产品,它们市场表现很好,但是产业集中度很低。整个出版行业排前十名的出版社加在一起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只有20%或者30%,像迪斯尼这样跨媒体、跨内容、跨平台的大型公司现在还没有, 市值估值能过百亿的公司很少,类似的儿童资源也非常少。虽然中国童书市场每年以两位数的趋势增长,但产业规模还是相对较小,所以我们不应该骄傲,需要认真反思问题出在哪里。因此,我的结论是故事好讲,但事难做。


迪斯尼创造的童话王国


我们的儿童出版、内容产业,到底有什么样的属性?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为什么规模较小? 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需要关注儿童出版产品本身的属性与特征。


首先,童书是重复消费品,但是它不是重复购买品,我们在超市里面会买同一个品牌的矿泉水,但在书店里永远不会去买同样一本书。另一方面,虽然读者基数大,但是市场切割小。儿童市场虽然挖掘潜力很大,但市场分类被切割的很细,单一的产品可能会导致读者流失。

 

第二,产品周期长,但是消费周期短。我以前主要是做成人文学阅读,也做过一年能卖两三百万册的畅销书,但是我们发现第二年就不再受欢迎了,甚至可能造成库存堆积。但是儿童书有沉淀性,每年的销量都比较稳定。儿童文学70%以上都是中国原创,但是在低幼部分还是绘本,其实超越了文化差异性,所以这点有没有原创并不那么重要,故事主人公往往也是一些像猫狗的小动物,并没有多大差异,所以我们需要从更细微的角度分析。但童书的消费周期短,儿童的兴趣转移很快,整个价值观、认知能力是不确定的,并且购买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,所以消费偏好差异性较大。

  

最后就是儿童产品类型多,行业跨度大。跨度主要分几种,其中一种叫娱乐性的内容差异,比如迪斯尼是娱乐和故事,而巧虎是教育内容。娱乐性的产品开发形式和营销推广模式则完全不一样。它涉及到很多的领域,媒体、出版、娱乐、互联网、玩具、旅游等许多产业,形态方面有纸本的,有声的,还有音频、视频的,所以这个行业里面跨度特别大。


儿童有声读物APP“宝宝听听”


儿童在线教育APP“ABCmouse”


具体来讲,儿童内容产品的全版权运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度:第一,产品开发的难度大,图书内容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偏好,父母希望更多的是教育,而孩子希望娱乐性。第二,由于行业跨度很大,使得业内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团队。第三,难以承担的开发成本和周期。从0岁开始到6岁,要做全品类的教育内容产品,且保质保量,所需的周期长,投入高,风险大,很难坚持下去。最后,就是难以确定的价格体系,由于跨度大而导致分段消费不均,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。

 

所以不要再做迪斯尼梦,迪斯尼是某一个时代特殊的产物,积累了某一个变化, 全世界也只有一个迪斯尼。我们想去找一些类似的产品,但是发现很困难,所以我觉得不要做迪斯尼梦了,因为在中国的环境下还是很难实现的。

 

因此,我们还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做教育产品,细分教育市场。教育产品可以做闭环,而娱乐产品是开放的形式,所以围绕着它叫范围经济,就是我们做特定的人群、特定的区域经济,而不是做规模经济,要深耕一个地方。另外就是技术应用,比如日本动漫产业很强,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童书市场,甚至作为媒体化产品怎么把价值利用起来,依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话题。



文章来源:国际出版周报 46期 | 作者:杨文轩

编辑:彭允心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